2021年3月12日上午,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统计局举办的“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”新闻发布会上,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持完成的“中国森林文化价值评估”项目成果成功发布。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江泽慧教授介绍了项目研究成果,并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江泽慧主任介绍说,本次中国森林文化价值评估,提出了“人与森林共生时间”核心理论,创建了森林文化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评估方法。为具象评估边界,构建了包括8项一级指标、22项二级指标、53项指标因子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指标体系,对我国森林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首次评估。评估结果为:全国森林提供的文化价值约为3.10万亿元。
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中相关指标如“人与森林共生时间”采取就低取值办法,未计算森林文化价值的外延效益。由于森林的文化价值与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、经济价值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,国际国内关于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研究多处于定性范畴,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,难以做到精准核算并穷尽其价值。而我国森林文化价值核算是首次创新性开展工作,用相对准确的概念界定指标体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,以后还将深化研究,逐步完善。
江泽慧主任指出,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评估尚属首创。构建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指标体系,创新性地提出了森林的文化物理量和价值量的价值评估法,并以此对全国森林的文化价值首次开展了计量评估。研究成果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、文化自觉等具有重大意义;同时,可以应用于区域森林的文化价值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评估、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测算。
国家林草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彭有冬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,项目总技术负责人、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。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汪绚,国际竹藤中心常务副主任费本华,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、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秘书长尹刚强,国际竹藤中心党委副书记李晓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。
“中国森林文化价值评估”项目是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持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项目。2015年元月,受国际竹藤中心委托,协会成立森林的文化价值评估研究总项目组,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、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、北京林业大学、东北林业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浙江农林大学、浙江科技学院、黄山学院、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、贵州省林业局、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等12个团队,分五个阶段,开展了为期5年的项目研究工作。研究成果形成《中国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研究》专著,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.jpg)
国际竹藤中心主任江泽慧教授发布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
.jpg)
国家林草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彭有冬出席会议
.jpg)
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出席会议
.jpg)
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出席会议
.jpg)
项目成果发布会现场
.jpg)
项目主要负责人与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合影
|